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徐婷 吴煌
(资料图片)
编者按: 因海相聚,共潮而生。5月28日起,“潮起最美海岸线”全国沿海省份融媒体新闻行动正式启动,十余家媒体率先开启浙江海岸线之旅,聆听浙江海洋自然资源发展最强音,考察浙江海洋经济建设成果。第五站,采访团队来到温州市洞头区。
在温州市洞头区东南部,海岸线凹进来的位置,有一个叫东岙的小渔村。6月2日,在东岙沙滩上,还能看见研学队伍在烈日下迎着海风交流,还有不少游客逐浪嬉戏。这片沙滩承载了诸多游客的欢乐,也成为东岙村的流量密码。
在洞头,像东岙这样的村庄还有不少。
2003年“千村整治、万村示范”工程全面启动,洞头利用海岛渔村的特色,为每个村量身定制发展主题,将文化传承有机融入村庄。洞头始终践行“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使命,守护碧海蓝天、深耕“海上花园”,居民的收入不断递增;赓续海霞精神,发展红色产业,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日益加强。
黄沙变黄金
渔村变花园
6月初,即便不是周末旅游旺季,在东岙的沙滩上仍有络绎不绝的游客。这里有上百家的民宿,但到暑假这里却是一房难求。
东岙村的街头巷尾,盛开着铁线莲、月季等多种花卉,在炎热的气候里也朝气蓬勃。这些花由村民自发种植,大家顾好门前一亩三分“小盆景”,连点成片,整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犹如花园般的村貌,带火了小村的民宿和餐饮,让流量真正转换成了村民共富的“留量”。
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在农村建设、村民共富的道路上,不待扬鞭自奋蹄,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940元提高至3.76万元,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37缩小到1.90,是全国倍差最小的省区。
不过,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岙村的景象污水直排、垃圾遍地、赤潮频现。在浙江启动“千万工程”后,东岙的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不过,此前因为村民建房等原因,东岙沙滩上的沙子几乎被挖光,只剩下裸露的一片黑泥地,走在上面,一不小心还会踩到石头,扎得脚疼。
据洞头区东屏街道东岙村党支部书记甘泽良介绍,2016年,东岙村下定决心,修复沙滩,历时5个月、花费850万重建沙滩。
如今赤脚走下来,沙质细腻柔软,让人流连忘返。与此同时,东岙村抓牢半岛通车、新渔村建设、蓝色海湾整治等发展契机,不断美化环境、提升卫生整治,昔日的小渔村如今已变成网红村。
要发展,也要传承。温州靠近福建,其传统建筑也有着闽南风格,大石头垒起来的房子别具一格。为了保留建筑的原汁原味,东岙村在开发时要求村民与开发者不能破坏外立面,而是把更多心思花在内部装修上,甘泽良介绍道:“我们的民宿有一种说法是,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
目前,东岙村共有104家民宿,15家排档餐厅。去年,东岙村共接待游客85万人次,2019年最高峰可达到103万人次。甘泽良说:“淡季的时候,民宿价格你说了算;旺季的时候,你能订到房就不错了。”
沙滩修复的不仅是自然风貌,也是村民奔富的信心。在沙滩修复之前,东岙村村民靠海吃海,收入来源以养殖和海上捕捞为主,辛辛苦苦一整年,人均收入也就1.2万元。如今,坐在花园里靠风景营收,东岙村居民人均收入已达5.2万元,村集体经济也从年收入3万元增加到120万元。2022年,东岙村GDP达到了1.5亿元,其中与旅游相关的产值为9000万元,是20年前的近9倍。
得益于旅游业发展,东岙村有1000多人从事服务业,就业率达97%,渔家乐餐饮、民宿、休闲船艇等旅游业态在村庄随处可见。
2021年底,东岙村入选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甘泽良回忆起当时专家前来考评时的场景:刚开始说要翻翻材料、翻翻台账,等专家们下车一看,目之所及全是店铺,“这还要看什么,台账都摆在眼前了!”
端得起金山银山,也要留得住碧海蓝天。
洞头有302个岛屿和351公里海岸线,风光旖旎,人文荟萃。作为海岛区,洞头涉渔人口及渔业经济占比较大。为防止水域受到污染,洞头区开展“无废湾滩”标准化建设,通过设立区乡村湾滩长制、实施湾滩双月考核制度等方式,维持着这里的生态环境。
洞头区委区政府在几年前推出“喊你来开店”活动,呼吁青年返乡入驻,将收储的闲置农房转换为收入增长点。本地青年陆续返乡,助力家乡发展。
受疫情影响,2022年,洞头区共接待游客291.2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4.6亿元。而在2020年,洞头区共接待游客696.1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60.81亿元。如今疫情形势向好,洞头区正迎头而上,抓住文旅复苏的信号,谋划新的发展。
红色产业落地
海霞精神永存
在洞头,随处可见“海霞”的影子:海霞公园、海霞中学、海霞广场、海霞营地……海霞,是洞头的一张红色招牌。
坐落在洞头区东北面的海霞村,是解放洞头的主阵地,也是闻名全国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诞生地、驻扎地。那时候,想到海霞村来,需要乘坐舢板,再爬山才能到达。
1960年,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成立,民兵们在建设国防、守卫海疆、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铸就了“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成为国防后备力量战线基层建设的一面旗帜。
海霞精神感染着一代代人,也号召着一代代加入。据该连队女民兵介绍,祖孙三代皆加入女民兵队伍的,共有9组;家中三姐妹都加入的,有15组;两姐妹参加女子连的,则超过了50对……
几十年薪火相传,进入和平年代,这支队伍、这种精神,仍然是时代的“刚需”。在新的起点上,历经风雨洗礼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赓续海霞精神,引领着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
1995年,“海霞妈妈”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女子民兵连老民兵和街道工作人员帮助社区进行卫生保洁和治安巡防,开展拥军、帮教、禁毒宣传等公益活动;
2007年,海霞女子电力服务队成立,包括洞头电力公司女员工在内的54名队员,利用休息时间,上孤岛、走渔村、进企业、到社区,帮助孤寡老人、特困户等,开展涉及电力及其它各类服务活动,该服务队曾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等;
2015年,依托先锋女子民兵连,红十字海霞应急救援队成立,这支反应迅速、突击力强的应急救援队,多次执行防台防汛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救援任务;
2015年,海霞女子散文社成立,社员深入海岛渔村采风,开展创作研讨活动,写出以反映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情风貌为主的文学作品……
紧挨着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是海霞青年营,这个由旧渔村改造而来的度假酒店,集住宿、餐饮、会务、休闲功能于一体。行走在青年营里,虎皮石墙,青砖灰瓦,花香氤氲,鸟声脆啼。
激活红色记忆,赋能乡村振兴,海霞村以“红色文化”带动“红色产业”共富场景落地,融合海霞培训中心教育研学产业、军事主题体验军旅产业、海霞青年营石厝文旅项目、海霞村共富产业等项目落户,累计投资3.2亿元。
2022年,海霞村接待游客40余万人,仅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就接待游客30余万人;海霞培训中心开设337个班次培训学员21000余人,营业额达2000余万元;海霞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9.73万元,经营性收入达25.18万元。
海上花园展新貌
千万工程谱新篇
百岛洞头,海上花园,物质富裕,精神富足。
330国道洞头段,让海岛告别了没有国道的历史,驶入了温州大都市区的“快车道”;诚意药业主板上市,成为浙江海洋生物医药第一股;加快传统渔业转型,形成智能渔城、生态牧场、蟹公寓等养殖新模式;实现从景区游向全域游、岛上游向海上游、白天游向晚上游转变……
如今的洞头,历经20年的沧桑巨变,已经成为了风景优美、产业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
2022年12月,温州市洞头区获评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最优县。
2022年,浙江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第一;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7.5%,年收入20万元以下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51.2%。
今年3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方毅介绍道,浙江将以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主抓手,以美丽乡村为底色,以未来乡村为示范,以共同富裕为追求,围绕“环境和美、产业和融、人文和润、治理和谐、生活和顺”,点线面结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构建“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新格局,加快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如今在浙江,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城市随处可见。在“诗画江南、活力浙江”里,处处是花园。
Copyright 2015-2022 华南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